沒想到日本這個小國,竟敢模仿聖經故事內的大衞,挑戰荷李活這個電影業巨人哥利亞;耗資一億三千萬港元,拍了一部《日本沉沒》,誓要跟《明日之後》一爭長短,認真勇氣可嘉。
論票房,《日本沉沒》在亞洲各國大賣,要收回成本應該不成問題,製片商可以鬆一口氣了。但講到要越級挑戰哥利亞,恐怕還未夠班。
不是要潑日本仔冷水,只係以事論事,《日本沉沒》的CG特技,不論質與量,皆遠不及《明日之後》。冇辦法,人家的製作費超過一億美金,是前者的七倍,加上累積了多年拍攝特技科幻片的豐富經驗,就算讓你車馬炮,也足可以贏你九條街。
歸根究柢,還不是比較優勢之故?各國電影工業各有特色,各有所長,誰也取代不了誰。即使強如荷李活,也不可能周身刀,張張利。以為只要得到政府撐腰,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,未免too simple, sometimes naive。
要記住,大衞之所以能夠打敗哥利亞,是因為上帝保佑。但現實是殘酷的,除非你自信可以得到上帝的恩寵,否則還是不要獻醜了。
說得很好, 但日本電影公司既然要重拍經典賣座片《日本沉沒》, 總不成讓紅鬚綠眼的洋人來拍攝。今次日本公司明知山有虎, 偏向虎山行, 總算是一個嘗試。
看, 韓國人也不是在拍《韓流怪嚇》, 香港人也不是拍過《妖獸都市》嗎?
我會給他們一個機會。
p.s. 《日本沉沒》說實在也真的不好看。詳想於http://donaldkwanmovies.blogspot.com以找到。
讚讚
//但日本電影公司既然要重拍經典賣座片《日本沉沒》, 總不成讓紅鬚綠眼的洋人來拍攝。//
Why not? ^+++++++^
讚讚
既然//收回成本應該不成問題//,為什麼不試一試呢?
^^
讚讚
//既然//收回成本應該不成問題//,為什麼不試一試呢?//
不是每次都那麼好彩的。
《日本沉沒》有得賺,不是因為拍得好,只是題材選得對,日本人看得有共鳴,才可以大賣特賣。《日本沉沒》如是,《大和號》亦如是。論質素,後者比前者還不如,但一樣可以大賣,是因為日本人對這艘戰艦有情意結,跟質素無關。
問題是,是否日後但凡拍一些不具備比較優勢的電影時,都要玩情意結呢招?恐怕不會次次見效吧?如果荷里活也拍一套《大和號》,拍到真既一樣,日本人會如何選擇?
讚讚